在中国扶贫事业的壮阔进程中,安利始终以营养领域的专业能力为支点,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,用“营养扶贫战略”为解决社会问题贡献力量。1994年国家开启扶贫开发宏观规划,2013年“精准扶贫”理念提出,2015年脱贫攻坚战总攻令发出,在2011-2021这一脱贫关键十年里,儿童营养成为决定脱贫成效的关键一环。作为扎根中国的企业,安利深知儿童是家庭核心与国家未来,主动扛起责任,以营养为纽带,在扶贫战场上交出了一份厚重答卷。
建厨房破难题,“春苗模式”解“吃饱”之困
彼时,众多乡村学生常年以黄豆蒸饭、干馍泡水果腹,营养极度单一。尽管国家每年投入160多亿元实施“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”,但受限于学校条件,补贴难以转化为营养餐,膳食结构失衡导致的营养不良问题,成为农村学生营养脱贫的“拦路虎”。
为打破这一困境,2011年安利公益基金会与中国关工委联合发起“春苗营养计划”。项目核心在于为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学校建设厨房,打通政策与受助对象间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财政拨款真正变成孩子们口中的放心饭,从根源上解决营养“卡脖子”问题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安利还创新打造出可复制、可持续的“春苗模式”:不仅为学校配置蒸饭车、灭蝇灯、排风扇等厨房设备,满足基础需求;还带动地方政府出资改造厨房基础设施,激发全国企业与社会组织效仿资助,同时动员志愿者参与项目监督。凭借这一模式,安利成功撬动8.6亿元社会资源投入,让“春苗营养计划”辐射更多乡村,为乡村儿童的基础营养保驾护航。

补营养断循环,“为5加油”助“吃好”之需
随着国家扶贫进程推进,乡村儿童虽告别“吃不饱”的困境,但营养素缺失、饮食不均衡的“隐性饥饿”问题逐渐凸显,尤其是3000万名3-5岁儿童,成为政策覆盖的薄弱群体。儿童早期营养健康不仅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,更是实现彻底脱贫、避免返贫的科学且经济的战略选择。

为此,安利及时调整营养扶贫战略,发起全国首个针对3-5岁儿童的“为5加油”公益项目,从“吃饱”转向切断“营养贫困”恶性循环。项目通过发放“多益点”营养咀嚼片,为乡村儿童提供精准营养补充;同时开发健康课程,从认知层面阻断贫困代际传递。成效立竿见影,项目覆盖儿童的生长迟缓率、两周患病率显著下降,营养贫困状况得到大幅改善。此外,项目成果还获得政策层面认可,时任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、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等,纷纷引用项目案例与数据提交提案,助力填补儿童营养政策的年龄空白期。

从“春苗营养计划”到“为5加油”,安利的营养扶贫之路硕果累累:3856所“春苗营养厨房”持续供应热餐,4372万余片营养咀嚼片传递关爱,累计让206万乡村儿童受益。怀揣“帮助人们过上更健康、更美好的生活”的愿景,安利十年深耕营养扶贫,以专业之力在国家发展长卷上写下独特答案。在国家扶贫日这天回望,这份答卷既是过往的荣光,更是未来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。